您的位置:首页>>创业指南>>创业经验
多个创业股东如何做到兄弟相安
罗建法 很多企业在初期,几个股东都同甘共苦,在完成后,却往往上演兄弟相争,乃至反目成仇的闹剧,最后往往以分家收场,而"华帝七贤",却能够和谐相安,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多个股东如何做到兄弟相安?
尹传高 多股东如何共处?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7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板团结一心甘苦与共13年,而未上演"宫廷政变"?笔者通过对华帝的咨询和研究中发现了华帝是通过公司治理而克服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具体是通过下面的四个阶段的自我认识和发展而到达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一,共识:停留在这样的阶段的企业太多
1992年,中山市小榄镇黄文枝、黄启均、邓新华、杨建辉、陈富华、黄健伟、何伟7个没有任何背景、出身穷苦又想干大事的青年,怀着纯粹的理想,凑钱创办了华帝公司。在华帝的7个老板中,只有意见分歧,没有摩擦冲突,或者说,因为他们温和宽厚的性格,使分歧没有激化成矛盾。这或许就是他们能合作十余年而未上演"宫廷政变"、"权变"的关键。他们也有分歧,但他们的立足点是"办事",只要一想到是为公司"办事",他们就求同存异,互相沟通。比如在当初,华帝很小的时候,黄启均就建议请专业公司做VI的形象设计,就有不同的意见,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浪费,自己随便画一下不就可以了吗?要知道在当时很多的企业还是没有什么品牌和形象概念的。但当黄启均将华帝未来要长久的在品牌运作上经营的思考说明时,大家就心悦诚服了。
二,股权模式:能够这样做的已经很少了
之初,7名老板订下一个对日后稳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君子协定":在股权分配上,开发区所在村占总股本的30%,余下的70%7人平分,每人拥有10%。而在这7个人中,只有从营销起家的黄启均是用知识作为股本的,也算是公司治理的一项远见。这样,在国内许多企业看来最伤脑筋的股权问题上,华帝在创办阶段就轻松地跨越了。
对华帝时的股权设计,很多人有疑惑,同时也很有兴趣,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现任董事长黄文枝认为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股份少不能说贡献小。
2.能力强可以分配不同的适应自己的能力的岗位来做,待遇就可以在岗位中体现出来。我们7个人一直就没有争过你多你少,主要是按照各 …… 下一页>> 分页:[1] [2] [3] [4] [5] 网络(请作者联系删除)
|